彭德怀元帅为党和人民做出巨大贡献,他功勋卓著,性格刚烈,为人正直且心系百姓,有着非常高的威望。令人遗憾的是,彭德怀的晚年
彭德怀元帅为党和人民做出巨大贡献,他功勋卓著,性格刚烈,为人正直且心系百姓,有着非常高的威望。
令人遗憾的是,彭德怀的晚年过得极其凄惨,蒙受不白之冤,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旧被“监禁”,遭受残酷的迫害。1973年4月,彭德怀被确诊为直肠癌晚期,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多时间里,尽全力为自己申辩,大喊“我的清白的,没有里通外国,不搞阴谋诡计”,可无人理会,元帅当时是多么的无助。
由于在十年大运动的背景下,当时想要为彭德怀平反,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1974年11月,伟大的彭德怀元帅带着屈辱含冤病逝,享年76岁。
彭德怀病逝后,周总理断定日后他必会获得平反,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很好地保存了彭德怀的骨灰完整,使其不被破坏。
刚正不阿的彭德怀
自领导平江起义以来,彭德怀一心忠于党,忠于革命,为此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彭德怀是红军最重要的军事主官之一,领导中央红军作战,以勇猛、果敢著称,擅长打恶战,险战,支持毛主席和党中央,服从组织的安排,做到了一名高级将领能做的一切。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彭德怀在战场上取得大胜之后,毛主席写诗夸赞他,整个革命战争期间,彭德怀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合作大于分歧,二人有着深厚的革命情谊。
彭德怀有胆识,为人刚正不阿,无愧于一名出色的统帅。朝鲜战争爆发后,彭德怀无惧美帝国主义,在众人反对出兵朝鲜,害怕美国报复的情况下,敢于亮剑,支持毛主席出兵朝鲜的决定,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指挥百万大军,击退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为中国赢得了尊严之战,在世界扬眉吐气。
彭德怀身为高级将领,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主管全军建设和发展的同时,对老百姓的疾苦同样非常关心。庐山会议前,彭德怀收到下属多封有关于“大跃进”存在问题的书信,并且亲自到老家各地视察,发现百姓的日子过得很艰难,“大跃进”存在很大的弊端。
在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积极为纠正“左倾”做努力,眼看大会即将结束,中央就“左倾”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之后,彭德怀给主席上书,肯定“大跃进”的同时,又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这本身没有什么问题,那是彭德怀心系百姓的一种做法。
遗憾的是,对“大跃进”的看法与主席相反,不久彭德怀受到了错误的批判,直接被打成“右派”头子,在此后的近二十年里,饱受煎熬,遭到不公平对待,直到病逝仍旧未能恢复名誉。
实事求是的说,彭德怀元帅在性格上过于刚烈,处理人际关系上略有瑕疵,在大义上并无问题,身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指出发展中的错误,提出意见这是责任,总比什么都明白就是不说要好太多了。
所谓的“里通外敌”“搞阴谋诡计”那只是阴谋集团强加给失势的彭德怀的“罪名”,开国元勋遭如此不公的待遇,真是令人惋惜和痛心。
周总理的一项重要决定
周总理和彭德怀应该是在红军部队里相识的,彭德怀领导平江起义前,二人并无什么交集。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彭德怀和周总理多有合作,彼此建立深厚的革命友谊。
在庐山会议上,周总理同彭德怀的观点大体不差,都是反“冒进”的一边。在反映、处理具体的问题上,显然周总理更加冷静一些,彭德怀的“冲动”,给他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彭德怀病逝前,一直要求见周总理,却未能如愿,这是因为当时彭德怀和周总理已经失去了直接的联系,负责看守彭德怀的人,并不会把他的要求向上反映,即便反映了,也会被阴谋集团强加阻挠。
1974年11月,彭德怀含冤病逝,根据专案组的意见,彭德怀化名为“王川”,骨灰送往四川成都保管好。
彭德怀化名“王川”是有深意的,六十年代,彭德怀一度复出工作,在四川成都主持过三线建设,时间虽然不长,但给下属同志留下深刻的印象。“王川”有“亡命四川”,之意,鉴于当时还处在十年运动期间,彭德怀还未获得平反,化名异地保存骨灰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能避免被人毁坏。
周总理得知彭德怀病逝后非常难过,就保留骨灰的问题,做了详细周密的安排。首先,周总理同意了化名异地保存骨灰的做法,其次,专门派了一架飞机,将彭德怀的骨灰送到成都,并亲笔写下了一张条子,上面写着“精心保管,时常检查,不准换盒,不可转移”十六个字。
周总理的做法,可谓良苦用心,尽最大努力,尽一切办法,保护彭德怀的骨灰不被阴谋分子发现和破坏。站在周总理的角度来看,这么做是有风险的,容易被人抓到“把柄”,因为当时彭德怀还未获得平反,头上顶着“右派分子”。
如果周总理不认可彭德怀,他犯不着冒险,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周总理认定彭德怀日后必会获得平反。革命战争几十年,周总理对彭德怀做事和为人都十分了解,心如明镜,彭德怀仅仅是一时蒙冤,日后必定会恢复名誉,重见光明,得到全国人民的尊重和敬仰。
如今,历史已经证明,彭德怀是清白的,周总理为保留他的骨灰费心费力,没有辜负这片苦心。
向彭德怀元帅致敬,为周总理的决定点赞!
TAG:元帅,庐山,平江,刚正不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