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1957年9月,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1957年9月,毛主席前往湖北视察刚完工不久的武汉长江大桥,眼前的滔滔江水让毛主席脸上不禁露出无比畅爽的笑容。
毛主席大笑一声,转身看向身后陪同他一同参观这副壮丽景象的同志们,内心突然浮现出一个身影,随后仔细看了下后面的阵容,却没有找到心中的那个人,于是,他开口问道:
“王盛荣同志呢?他是有其他任务吗?我都来这里了,他也不知道来看看我。”
毛主席的话让同志们都愣了一下,各自面面相觑的对视了起来,最终,有一位叫王任的同志发出了声音:“毛主席,请问您说的王盛荣同志是谁啊?”

王任这一问,让毛主席也愣了愣,心想:我记得王盛荣不是在湖北担任副省级干部吗?怎么会有人不认识他?这个同志是新上任的吗?
随后,毛主席又问了其他几个同志,他们都一脸茫然的摇了摇头,表示不认识王盛荣,这让毛主席舒展的心情瞬间消散,眉头一皱,脸上的笑容也随之消失:“那是我的救命恩人!你们一定要找出来他在哪。”
众人看到毛主席如此严肃的表情,自然不敢怠慢,赶忙前去找人。

毛主席的救命恩人
1907年,王盛荣出生在武汉市武昌区汉阳门外的一个渔民家庭,自幼家境贫寒,所以他从小便跟着家人出去干活维持家计,这养成了他吃苦耐劳的性格。
1920年,20岁的王盛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的任命下,王盛荣回到家乡,成为中共湖北省委交通员,由于工作性质原因,王盛荣经常与当时的党中央大人物们进行联络,这让他非常熟悉这些人的信息。
同年,中共中央派遣王盛荣承担八七会议的会务、保卫工作,他因此认识了很多党的高层领导。11月,党让王盛荣前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进修,他与王明、博古、杨尚昆等人并称“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在苏联学习的这段时间,王盛荣得到了脱胎换骨般的蜕变,不仅能讲的一口流利俄语,在其它方面上也得到了充足的锻炼。

1932年的冬天,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要召开会议,当时在赣南地区进行考察的毛主席也要来参加,所以,党中央派遣王盛荣火速前往赣南地区,通知毛主席回来参加会议。
王盛荣接到命令后,当即带了一个排的军队赶往赣南,他们快马加鞭、星夜兼程,终于用最短的时间赶到了毛主席居住的村子,可还没等喘口气,一阵枪响传入王盛荣的耳中,这让他心中一惊,毛主席难道有什么危险了?
顾不得连日奔袭的劳累,王盛荣带领着战士们顺着枪声响起的方向赶去,在路过毛主席居住的房子时,果然发现里面呈现出一片混乱,不由得心中骂道:这些杀千刀的东西,竟然追到这里了。随即继续朝着枪响的地方追赶。

终于,王盛荣看见了有人影在前面,果然是毛主席,他正在被属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小队追杀,眼看就要被敌人的刀砍中,王盛荣赶忙大喝一声,扰乱了敌人的心神,随后带着战士们冲了上去,一边冲一边开枪怒吼着:“你们这群坏东西!”
把敌人打死后,王盛荣热泪盈眶的看着毛主席,缓了一口气:“您没事就好啊,我们得赶快走,估计他们马上就会有追兵过来了。”
毛主席点了点头,但刚一起身,脸上便露出一丝狰狞,明显是在忍受着什么痛苦,原来因为敌人的袭击,打了毛主席一个措手不及,让本就因为工作而劳累不堪的毛主席犯了疾病,走不动路,王盛荣见状,丢下了枪,与几位战士拖着毛主席,其他战士们进行掩护,最终突出了重围。

经过一段时间的逃亡,他们终于甩开了国民党的追捕,毛主席看着受伤的战士们,自责的说道:“都怪我,如果我能更加隐秘一点,也不会被他们发现,反而拖累了你们啊。”
战士们见状,都连忙摇起了头,王盛荣擦了一把身上的汗,开口说道:“嘿嘿,只要您没事就行,我这次来是带您回去参加会议的,我可是跟党保证过一定要把您安全的带回去。”
毛主席听着王盛荣的话,又看了看王盛荣身上的伤,眼圈都红了起来,把自己衣服上的布给撕下来几块,小心翼翼的为王盛荣进行包扎,王盛荣赶忙握住毛主席的手:“主席,现在是冬天,您别撕您的大袄啊。”

毛主席眉头一皱,但手从王盛荣手中挣扎了出来,继续为他包扎:“冬天怎么了?少几块布我还能被冻死啊?如果没你我才就真死了!”
听到毛主席的语气坚决,王盛荣只能挠了挠头,不再阻拦,在勉强为王盛荣止住血后,毛主席又把自己穿在里面的衣服脱了下来,准备给王盛荣穿上,这下王盛荣又坐不住了:“已经够了主席,我不穿!您自己穿着就行。”
毛主席也不听他的话,只是眼神中带有一丝严厉,硬是把衣服套在了王盛荣的身上,这才心满意足的点了点头。
从此,两个人的关系迅速拉近,王盛荣在毛主席心中占有相当的地位。

1933年初,因为临时中央迁到了中央苏区,所以坐落于上海的中共中央就陷入了经费不足的问题,而且上海处于国民党管控区,这让上海的中共中央陷入到了更加不利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中央苏区决定把打漳州后搞到的一笔巨款交给上海中共中央。
既然要给上海的中共中央送钱,那么肯定就需要派人,这是个难题,第一次的时候,他们指派了一个团级干部,让他带着两万元美金前往上海,他走后,迟迟没有消息,不知道是被国民党逮到了还是携款逃跑了。
第二次的时候,依旧是相同的钱数,甚至派出了更高级的老干部,却依旧是相同的结果,这让中央苏区的同志们都有些尴尬,因为这两次的选人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党领导们亲自推荐出来的红军战士。

到了第三次选人的时候,中央领导们都面面相觑,也不敢再下什么保证了,此时,毛主席却大手一挥,眼神坚定的说道:“我推荐让王盛荣同志参加这次任务,我能保证他肯定能把钱送过去。”
其他人听着毛主席的话,眼神变幻着,都没有开口答应,因为前两次也有人这么说。毛主席见这些人犹犹豫豫的,颇有些恼火:“我说他肯定不会跑,他要跑了你们就来惩罚我,我来替他受罚。”
听到这话,其他人才点了点头,把3.5万美元交给了王盛荣,让他务必前往上海把钱送到陈云或者杨尚昆手中。

王盛荣知道这个任务非常困难,但他还是毫不犹豫的朝着面前的领导们敬了军礼,斩钉截铁的说道:“我保证完成任务!”
随后,王盛荣挑了几个战士,离开江西,乔装打扮一番,途径广东香港等地,不断地从国民党反动派的眼皮子底下经过,历经千辛万苦,躲过无数次国民党的盘查,终于一分不少的把这3.5万美金送到了上海,解了上海中共中央的燃眉之急。
当王盛荣回到江西,毛主席见他回来了,远远的便朝他挥手,一边挥手一边对旁边的战士们说道:“我就知道他肯定不会让我失望的。”

连降四级
抗日战争刚刚结束,蒋介石就迫不及待的想要挑起内战,东北地区一下子就变成了最为危险的战区,但王盛荣就是一股子倔劲,哪里难打,他就想去哪里,于是,他找到毛主席,跟毛主席说:“请您允许我前往东北地区进行解放运动。”
毛主席与王盛荣经过这么多年的相处,自然知道他在想什么,笑着点了点头。王盛荣来到东北后,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嫩江省工委委员、齐齐哈尔市委书记兼卫戍司令部政治委员,他在东北经常深入群众,亲自为他们做思想工作,还剿灭了几个伪满洲残军部队,为解放战争开始后打下了坚定的民众基础。
果然,蒋介石按捺不住,撕毁了和平条约,向党中央宣战,开始大肆进攻解放区,党中央决定把王盛荣调到前线,让他指挥军队对抗国民党,不曾想,王盛荣在临行前的会议上,不慎中枪了。

众人见到王盛荣躺在了血泊中,赶忙带他去看了医生,由于当时的医疗环境、医疗设备都非常落后,虽说腿上的子弹被取了出来,但因为伤口感染非常严重,很难自行恢复,只能进行截肢阻止病毒扩散。
王盛荣躺在病床上,看着在一旁抽泣的妻子,安慰她:“我这人又没死,区区一条腿而已嘛,有什么好伤心的。”
之后,王盛荣问起妻子,究竟是谁开枪把他打伤的,妻子回答道,是一个警备员,他说他当时在擦枪,没想到枪走火了,正好打你身上,现在大家都认为他是国民党特务,准备枪毙他呢。
这让王盛荣坐不住了,焦急的说道:“不行不行,怎么能枪毙呢,他的性格我了解,他绝对不会是国民党的人,赶快把他放了,这只是一场意外,怎么就能让人偿命呢。”

这次大伤让王盛荣再也上不了战场,新中国建立后,党中央让他做关于重工业的发展工作,他成了重工业部副部长,中南工业部副部长,兼有色金属管理局局长。
在一次生产钨砂的任务中,王盛荣发现矿区内的设备跟运输车辆完全不足以支撑如今的发展情况,他决定先卖掉一千吨钨砂,来解决最关键的问题,待得问题解决后,他便带领着人们大力进行发展,超额完成了指标。
可是,这件事却被一些有心之人拿来做了文章,王盛荣被人举报,说他私自倒卖国家财产,湖北省纪委开除了他的党籍,王盛荣在监狱里待了两年半,但他始终咬死自己没有贪污国家一分一毫,待得出狱后,他的职位连降四级,从副部级变成了副处级,在中南工程局当一个副处长。

这一干,就到了1957年,当时的领导们听到毛主席的话,赶忙四处寻找王盛荣的下落,最终发现王盛荣正在轧钢厂和工人们一起热火朝天的工作着。
“哎呦,你就是王盛荣同志吧?”
湖北的省领导赶忙握住他的手,问道,王盛荣点了点头,然后这些领导就把自己的来意说了出来,这让王盛荣很是感动,他没想到毛主席到现在还记得他,但因为工作原因,毛主席已经返回了北京,两人并没有见到面。
几天后,刚回到北京的毛主席对秘书说:“把周总理叫过来,我要跟他商量点事情。”

不一会,周总理过来,毛主席没有过多寒暄,就把自己的目的说了出来:“你要赶紧通知湖北省委,让他们把王盛荣调到省冶金工业厅当副厅长。”
看到毛主席脸色凝重,周总理也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赶忙联系湖北省委,通知了毛主席的要求,湖北省委会也不敢怠慢,就这样,王盛荣连降四级后,在毛主席的提拔下,又一跃到副省级。
后来,王盛荣在岗位上操劳一生,他平易近人,能够深入群众,在人民群众内拥有极高的声望,始终相信党相信国家,立场非常坚定,时刻不忘国家的建设事业,出色的完成了党交给他的所有任务。
2006年9月1日,99岁的王盛荣同志在武昌去世。
TAG:文章,钨砂,东北地区,武昌